文化润乡土 墨香沁田畴——代表委员谈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滋养群众精神生活

次浏览

摘要:一壶清茶,一碟花生,三两村民围坐于方桌之前,闲聊着家长里短。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湖田村,记者来到了位于村中心的幸福茶馆。店员告诉记者,茶馆原是村里老宅,……

  【民生汇·文化服务赋能美好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骁

  编者按

  街头巷尾,艺术空间呈现着城市故事;露天广场,“村晚”“村超”释放出无限活力;文化馆里,“市民夜校”为下班后的生活提供新选择……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正以各种形式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这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切。即日起,本刊推出系列报道,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调研所见、履职所思,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更精。

  一壶清茶,一碟花生,三两村民围坐于方桌之前,闲聊着家长里短。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湖田村,记者来到了位于村中心的幸福茶馆。店员告诉记者,茶馆原是村里老宅,2022年经改造成为村民议事说事、闲暇娱乐的场所。

  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相对短缺的乡村,不少地方积极挖掘、展示本土文化资源,修缮古村落、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建设村史馆、文化礼堂等设施,拓展公共文化空间,自发组织文艺演出,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更优?通过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和困难?对此,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合履职调研和日常工作,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文化润乡土 墨香沁田畴——代表委员谈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滋养群众精神生活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一场乡村青少年艺术节在九嶷山下举行。图为孩子们和老师从村里一幅墙绘前走过。新华社发

  1.善用本土文化 提供更多文化服务

  伴随着节奏欢快的鼓点和高亢的唢呐声,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演员走上舞台。只见他们踏着敏捷而轻柔的步伐,用牙咬、头顶、手托的方式举着一个又一个装满饭菜的托盘,翻转跺脚、竞献绝技。

  演员们表演的,是流行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跳菜”。“这是彝族群众接待贵宾时的最高礼节,展示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非遗项目“彝族打歌”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鲁丽华介绍。

  这些年,鲁丽华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彝族打歌”“彝族跳菜”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化。2011年,她组建起“跳菜”文艺队,进社区、进校园、进村庄为群众表演,参加文化下乡惠民演出等活动。

  “让大家接受并且喜欢上非遗,需要创新节目编排,适当融入现代元素。”鲁丽华说,“比如进校园的时候,我就会用现在的音乐套上传统的步法。在村庄表演时,我会用山歌小调唱出与村民们生活更贴近的内容。”

  如今,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一地方特色文化,不少餐厅、农家乐都加入了“跳菜”表演。“无论是村里办喜事,还是商业演出、景区表演,大家都喜欢邀请我们去,邀约已经排到了3个月后。”鲁丽华说。

文化润乡土 墨香沁田畴——代表委员谈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滋养群众精神生活

  游人在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浦源村鲤鱼溪景区内游览。2013年,浦源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华社发

  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保护和传承非遗、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鲁丽华和她的“跳菜”队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佛寺石窟的窟檐建设、危岩体加固工程,舍米湖摆手堂、茶堰坪摆手堂、牛王庙、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的修缮工程,依托这些文物资源发展旅游项目,在增加村民就业渠道和收入的同时,也为村民与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需要提供展示的空间和传播的平台。”全国人大代表、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介绍,来凤县民族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内容包含民族民俗风情、民族文化遗产等,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

随机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