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家门就有“诗和远方”

次浏览

摘要:书香四溢、窗明几净、安静舒适、冬暖夏凉,出了家门走上几分钟,就有“诗和远方”。近年来,我市为建设“书香天津”,先后建成了以天津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区图书馆为成员馆……

  书香四溢、窗明几净、安静舒适、冬暖夏凉,出了家门走上几分钟,就有“诗和远方”。近年来,我市为建设“书香天津”,先后建成了以天津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区图书馆为成员馆的通借通还体系和以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乡镇)为分馆、村(社区)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涌现出不少基层图书馆。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部分的基层图书馆有专人管理,运营状况良好,为百姓读书、学习提供便利。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基层图书馆因为人手紧张、宣传不到位等原因,乏人问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基层图书馆如何能健康持久地运行下去,是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截至2021年年底

  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0家

  (其中市公共图书馆1家、区级公共图书馆19家)

  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

  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全国第一

  245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我市已建成

  超2700家基层图书馆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滨海新区图书馆、河西区图书馆、武清区图书馆、空港经济区图书馆等一批新建馆舍投入使用。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0家(其中市公共图书馆1家、区级公共图书馆19家),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全国第一。245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均设有书刊阅览室或图书室。

  为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全市目前共建有街镇分馆245家,村居基层服务点2500多家,推动了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图书馆街镇分馆与区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基层服务点全部实现由区图书馆、街镇分馆提供电子图书借阅服务或流动服务。行业分馆覆盖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形成了多元合作的“图书馆+”模式。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遍及全市16区,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另外,我市在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上注重创新,建成了“农家书屋”“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大院”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例如,东丽区“阅东方”、西青区“青阅书苑”等20多家城市书房提供阅读全时服务,24小时不打烊。和平区的“书香满和平”、宁河区的“悦童故事汇”等活动和蓟州区的“渔阳讲堂”、红桥区的“御河讲坛”等讲座提升了图书馆的人气和满意度。

  一些基层图书馆

  缺人手读者少

  尽管基层图书馆“遍地开花”,但在实际运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满足北辰区双青新家园居民在家门口借书的需求,2018年,青源街和广源街文体中心分别建设了图书分馆,坐落在荣翔园社区和盛康园底商,各配图书3000册,实现图书全市通借通还,每天9时至16时30分对外开放。可日前居民关女士想去青源街文体中心分馆借阅图书时,却发现该馆已经关闭,且图书未迁移。

  对此,北辰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解释,两个分馆开馆时,曾经招聘了文化社工,由街道管理,后续文化社工离岗比较多,而现在街道的人力只能保证广源街分馆正常运营,青源街分馆处于关闭状态。

  记者了解到,最初双青地区规划是两个街道,但由同一批工作人员管理和服务,统称“青(广)源街”。青(广)源街的工作人员表示,青源街分馆上门借书的读者少,加上人手不足,开馆存在实际困难,后续会将两家分馆合并。

  其实不只是青源街分馆在实际运营中遭遇困境,还有一些基层图书馆同样存在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人手不足等问题,导致利用率不高。马女士住在西青区张家窝镇高铁南站科技区附近,平时休息时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可她只知道该镇在四季花城社区和民盛里社区建有“青阅书苑”,全天开放,但座位比较少,每次去都没有座位,而去西青区图书馆或者天津图书馆复康路分馆路途又比较远,不方便,因此她迫切希望家门口能建一家图书馆。对于她的诉求,张家窝镇的工作人员表示,该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镇内各社区均设有图书室并免费开放,可以为马女士提供服务。

  马女士表示,除了两家“青阅书苑”在媒体上看到过相关宣传报道,知道所在位置和开放时间以外,对于镇级图书馆和其他社区图书馆,她完全不了解,“基层图书馆还是应该加强宣传,不能‘藏’起来。或者设置一个小程序,可以查询到所有图书馆的位置和开放时间,方便读者去看书或者自习”。

  一些基层图书馆缺乏专门的人手管理,导致图书馆开放时间与居民需求不匹配,也是造成读者少的原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社区图书馆都是由居委会工作人员代为管理,居民有借书需求,工作人员会帮忙办理,开放时间与工作人员上下班时间一致。双休日其实是居民借书和自习需求旺盛的时间,但居委会一般只有值班人员在,居民想借书或者自习可以找值班人员办理,万一值班人员外出,便无法办理。东丽区军粮城街和顺园是一个大的居住区,和顺东社区和和顺西社区均有社区图书馆。居民姜先生说,社区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时到11时30分,下午2时到4时30分,周六、周日则是9时到16时,“社区图书馆开放时间正好与居民上班和孩子们上学的时间重合,双休日闭馆时间也比较早,不便民”。

  “专人管理+特色活动” 基层图书馆焕发生机

  从2018年10月建馆至今,河西区天塔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西岸书斋”每天都会吸引不少居民来看书、读报和自习,其位于环湖中路与环湖北道交口,在一间临街的建筑里。

  近日,记者来到这家“西岸书斋”。书斋入口处的自助机器可以办理借书证,还能借书还书。图书报纸等摆放分门别类、整齐有序。除了书架外,多处闲置的边角地带也被利用起来,摆放着舒适的桌椅,居民可以在这里阅读和自习。书斋内干净整洁,光线适宜,整体环境堪比目前我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内的专业书店。虽然是工作日,仍吸引了不少读者来这里看书。

  60岁的居民关大爷每天都要来书斋看报纸、读书:“我住在气象南里,走到这里只要几分钟。‘西岸书斋’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读书看报既安静又舒服。”关大爷有时候还会带着笔记本电脑来书斋,写点儿东西,这里成为他平日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到周六、周日,是书斋最火的时候,家长带着孩子来看书,一些年轻人来自习,还有街道的外来务工人员来看书读报,学习氛围浓厚。

  天塔街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娜告诉记者,“西岸书斋”面积为560平方米,藏书约5000册,其中设有专门的儿童图书区,藏书约700册,所有图书实现“市—区—街道”三级通借通还,保证种类丰富和流通度。书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设有30多个座位。为了保证开馆时间和专业管理,书斋有专职管理员3人,实行轮班制,负责打扫卫生、摆放书籍、维持秩序和帮助读者借书还书。书斋周一闭馆,周二到周日服务时间为9时到21时,法定节假日则为10时到16时。另外,为了提高知名度,街道经常联合周边中小学在书斋内举办特色读书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天塔街“西岸书斋”,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天塔街的社区图书馆也运行得不错,在全市和河西区的基层图书馆评选中频频获奖。环湖东里社区居委会二楼,设立了河西区图书馆天塔街分馆,面积90多平方米,藏书约4000册,一名社工专职负责管理图书馆。近日,记者在该馆内看到,图书摆放井然有序,有可以看书的座椅和一排台式电脑,老年人在学习使用电脑。

  “图书馆外面就是社区活动室,有时候居民们参加了活动,就会来图书馆看看书,有特别喜欢的,还会借回家里看。”管理员说,很多社区的文化活动都在图书馆内举行,让更多人知道了社区里也有图书馆。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几位老年居民刚刚打完乒乓球,顺便来图书馆一边休息一边看书。居民李大娘说,她最喜欢看老年养生类书籍,看不完,现场就能办理借书证,把书借回家仔细研读,很方便。

  基层图书馆如何办好 “用心”最重要

  今年,河西区“以新型空间构建高品质城市阅读服务体系创新引领全民阅读”入选国家三部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西岸书斋”就是这个体系里的一项内容。近年来,河西区依托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持续拓展城市阅读新空间,已实现市、区、街三级资源共享、信息联动、通借通还的服务模式,共设有14个图书分馆、134个阅读服务点、38个“西岸图书漂流基地”和55个“西岸书斋”,以便利化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助力全民阅读。天塔街“西岸书斋”在其中是佼佼者。

  李娜告诉记者,她认为要办好基层图书馆,管理者一定要“用心”,要把基层图书馆的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一是在选址上便民,让居民很容易找到;二是加强宣传,打响知名度,让周边居民都知道基层图书馆的位置、可以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开放时间;三是有专人管理,保证服务时间和质量;最后一点很重要,现在是“酒香还怕巷子深”的年代,要依托基层图书馆的场地和图书资源,多搞活动,尤其是特色活动,让更多人知道自己身边的图书馆。来的人多了,读书氛围就会越来越浓厚,也会吸引更多人来看书,慢慢形成良性循环。

  专家:四方面发力 让基层图书馆“火”起来

  翟磊,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是行政管理和项目管理。她认为,基层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绝不能做成“面子工程”,需要从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使基层图书馆“火起来”。

  ■ 广开源拓宽资金渠道。资金是基层图书馆长效运行的基础,可以通过思路拓展与模式创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例如杭州市“西湖书房”通过与喜马拉雅合作开展有声图书服务,烟台市在由“张氏祠堂”改造而成的社区图书馆中开设咖啡厅等。基层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承接文化活动、接受捐赠等方式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为基层图书馆提供充足的资金与各类资源支持。

  ■ 多主体协同创新发展。包括与社会组织协同,通过各类阅读推广志愿服务组织来加强基层图书馆运营主体建设的同时,丰富馆内文化服务活动;与市场主体协同,例如与专业书店协同建设运营团队,与电子书、有声阅读、影音阅读等机构合作创新阅读方式,与房地产开发商协同免费提供场地等;与设计团队协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各类社区“网红”图书馆,营造舒适宜读的环境;与媒体协同,构建社区图书馆的立体化传播平台;与市民协同,通过“图书漂流”“图书共享”等方式盘活各家各户的藏书资源,调动“我的图书馆我来建”的主人翁意识。

  ■ 差异化调动阅读热情。基于市民差异化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方式,通过差异化方式满足需求的同时激发其阅读的“兴趣点”。除了持续丰富各类图书资源,还要在“精细化”“精准化”上下功夫。例如,针对青少年可建立“打卡积分”机制,并辅以适当激励机制;针对部分上班族的时间约束,通过“读书社群”等方式使基层图书馆成为他们放松身心的新去处;针对老年人注重养生保健的特点,组织经验分享会;通过建立“家庭读书卡”、开展“阅读标杆家庭”评比等,使阅读以多种方式“嵌入”居民生活。

  ■ 新技术推动智慧运营。首先是以新技术推动更大范围的“互联”,打通天津市各类图书馆的资源,不断完善“线上”图书馆的功能,使市民便捷地了解基层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开放时间、馆藏资源等,积极探索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在此基础上,着力提升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包括通过阅读偏好分析与推送机制,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通过图书评价机制增强读者间的图书推荐与交流;通过读者推荐持续丰富基层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等。基于“互联”与“交互”技术的不断完善,推动基层图书馆、读者“网群”建设并完善大数据分析功能,包括阅读偏好分析、阅读热力图分析等,为基层图书馆建设提供各类决策支持的同时,发现优秀建设经验并建立分享机制,持续推动基层图书馆的高品质、可持续发展。

随机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