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创新中探寻文化魅力——云南文博会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次浏览

摘要:从一场演出到一场展览,从千年非遗技艺到民族歌曲时尚演绎,从视觉盛宴到观点思辨——10月20日至24日,以“七彩非遗·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2—2023)……

  从一场演出到一场展览,从千年非遗技艺到民族歌曲时尚演绎,从视觉盛宴到观点思辨——10月20日至24日,以“七彩非遗·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2—2023)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走过10年,云南文博会常办常新。本届文博会上,国内600余户商家展出近50万件文创产品,展览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全面展现了云南非遗传承与发展、创意赋能文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助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七彩非遗”展示文化精彩

  乌铜走银、曲靖斑铜、建水紫陶、永子围棋、马树红毡……云南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亮相云南文博会,演绎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故事。

  在文博会展台,国家级非遗“永子”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欣赏。为让“永子”的传承更具创意,保山市根据“永子”制作技艺创作舞蹈《永子传棋》,通过街舞和古典舞蹈相结合的舞台艺术形式和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的演绎方式,充分展示了围棋中黑白子对弈的画面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非遗保护与传承,既要坚守传统技艺的根和魂,也需更多“青春力”。清丽的配色、淡雅的气韵,书签、胸针、公文包、山茶花小夜灯,既时尚又独具民族特色的刺绣产品让不少观众感到惊喜。楚雄州牟定县彝族刺绣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建勋告诉记者,非遗传承也要兼顾市场走向,才能迸发新的活力。近年来,协会在彝族服饰的基础上,以“彝绣+产品”的理念进行产品研发,创作了首饰、框画、手提包、茶杯垫等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创意传承让非遗更美。傣族剪纸和景颇族目瑙纵歌都是非遗技艺,传承人通过“传统技艺+数字技术”创新出《太阳之子——目瑙纵歌节的传说》等多部傣族剪纸动画短片,实现了非遗的创造性传承。怒江州推出的“非遗+景区”“非遗+演艺”等非遗及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子,让现代建筑与古老村寨相辉映,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文旅体验,为怒江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

  丽江博物院研究员陈登宇告诉记者,本次文博会带来了十二生肖的拓印体验,让更多人感受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东巴纸的非遗技艺魅力,更好地推动东巴纸的传承。

  本届文博会期间,多位非遗传承人表示,非遗技艺的传承,亟待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据了解,云南省2006年就开始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并建立了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非遗的保护与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文化工程。如今,云南探索出了“非遗+”的传承新路径,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向新而行,续写传承与发展的新华章。

  创意无限体验云南生活

  从云南综合馆到昆明创意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鲜活的艺术表演、充满创意的手工艺品、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展示……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展演、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云南文化、感受云南生活的窗口。

  一块锥形的火山石飘浮在空中,顶端点燃倒流香,烟雾顺着石纹飘向底座,酷似火山喷发的情景。“这个产品叫磁悬浮香薰炉,通过磁悬浮原理,让蜂窝状较轻的火山石浮在空中。”保山市腾冲大家琢坊石木工程有限公司展台上,工作人员董梦琪向观众介绍,依托腾冲特有的火山石资源,公司还开发了火山石茶具、茶盘等产品,与腾冲的火山热海热门旅游相呼应。

  在大理展馆,“昆虫纪”则是孩子们的最爱。杨进辉和创业团队投身昆虫的研究和应用,并将昆虫和教育、艺术相结合,研发昆虫元素相关的各类教学标本、蝶画等产品,并开展昆虫科普研学探索大自然。“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我们从专业角度出发,研发昆虫文创,推行昆虫教育,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的欲望,帮助孩子建立生态环保理念。”大理诺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杨进辉说。

  被称作春城花都的昆明,鲜花常开不败,融入市民生活。创意昆明馆新型非遗美学空间内,摆放的各种插花作品意境别致。花艺师运用每片叶子、每个枝条搭配出自然姿态的线条之美,展现东方美学。

  今年9月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普洱展区以“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为创意设计,设置有心愿树互动点、拍照打卡点、普洱茶制作技艺体验、普洱特色烤茶体验、民族织锦技艺体验等区域,让参观市民身临其境地感受淳朴自然的普洱茶文化、茶生活。

  到保山新寨“中国咖啡第一村”寻一抹咖啡香,到滇南临安镇淘一把建水紫陶壶,到鹤庆新华村拿起小锤当一回银器匠……无论是古老的传统艺术,还是前沿的文化创新,漫步文博会现场,可尽情欣赏云南丰富多样的文化风貌,感受云南文化产品的累累硕果,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文化搭台促进产业繁荣

  文化与经济从来紧密相联,不可分割。10月21日,云南文博会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共有22个文化产业项目和58个文化相关项目进行推介,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动漫游戏、艺术品交易等领域,不仅凸显了云南独特的文化资源特色,而且更加强调产业的传承和创新。保山市腾冲翡翠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昆明滇池度假区人工智能数字文创研究中心项目、东川乌蒙之巅铜韵水乡项目等一系列重要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成功签约,拟签约金额达70余亿元。

  自2013年正式创办以来,云南文博会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不仅成为集中展示云南多彩文化的窗口,也为云南各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和省内外大中小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通过展会,公司的石斛产品有了更多亮相和展示的机会,下一步要加快开发石斛文化康养旅游。”云南凌垭健康集团展会代表蒋忠艳说。

  文博会上,记者了解到,云南很多地方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实现了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的同步推进。被誉为“葫芦丝之乡”的德宏州梁河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葫芦丝文化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葫芦丝文化品牌。傣族织锦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玉儿甩则表示,“希望能和更多外地企业合作,把傣族织锦销售到更多地方,带动乡村振兴”。

  以文化赋能经济、以经济活化文化。近年来,云南省坚持文化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相继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与举措,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扩大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719家,同比增加59家,增长8.9%,实现营业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486.1%,一大批云南出品的文艺佳作不断涌现。(本报记者 欧阳优 曹 松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随机内容
友情链接